唐文宗大和九年(835 年),22 岁的李商隐因科举失意配资优选,怀着满心愤懑登上了玉阳山。这座位于河南济源的道教名山,此时成了他逃避尘世纷扰的避风港。
在东峰灵都观修道期间,李商隐结识了西峰的女道士宋华阳。宋华阳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,随公主入山修道。两人隔着七八里崎岖山路,却在一次偶然相遇后一见钟情。
李商隐在《无题・来是空言去绝踪》中写道:
来是空言去绝踪,月斜楼上五更钟。 梦为远别啼难唤,书被催成墨未浓。蜡照半笼金翡翠,麝熏微度绣芙蓉。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。这首诗道尽了两人幽会的艰难与相思的痛苦。道观的清规戒律、公主的威严压迫,让这段感情如履薄冰。最终,他们的私情被发现,宋华阳被遣返长安,李商隐则被逐出山门。多年后,李商隐在《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》中仍难掩遗憾:
沦谪千年别帝宸,至今犹谢蕊珠人。 但惊茅许同仙籍,不道刘卢是世亲。玉检赐书迷凤篆,金华归驾冷龙鳞。不因杖屦逢周史,徐甲何曾有此身。这段禁忌之恋,成了李商隐心中永远的痛,也为他的诗作注入了深沉的悲情。
展开剩余81%离开玉阳山后,李商隐前往长安参加科举。开成元年(836 年)春,他途经洛阳,在堂兄李让山家中暂居。一日,李让山在街头吟诵李商隐的《燕台四首》,恰逢邻家女子柳枝路过。
柳枝是洛阳富商之女,精通音律,擅长作诗。她被诗中深情所打动,当即手断衣带,请李让山转赠李商隐,表达倾慕之情。李商隐听闻后,也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心生好感,两人约定次日相见。
然而,命运再次捉弄了他。就在约定之日,李商隐因急事不得不提前离开洛阳,错过了与柳枝的会面。待他返回时,柳枝已被当地权贵纳为小妾。李商隐悲痛不已,写下《柳枝五首》以寄哀思:
花房与蜜脾,蜂雄蛱蝶雌。 同时不同类,那复更相思。本是丁香树,春条结始生。玉作弹棋局,中心亦不平。他还让堂兄将诗题写在柳枝旧居的墙上,却只换来人去楼空的凄凉。这段擦肩而过的爱情,成了李商隐心中永远的遗憾。
开成二年(837 年),李商隐进士及第,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为幕僚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 —— 王茂元的小女儿王氏。
王氏出身名门,知书达理,与李商隐一见钟情。两人于开成三年(838 年)成婚,婚后感情甚笃。李商隐在《无题・昨夜星辰昨夜风》中描绘了他们的甜蜜:
昨夜星辰昨夜风,画楼西畔桂堂东。 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。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然而,这段婚姻却将李商隐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。王茂元属于李党,而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属牛党。令狐楚之子令狐绹认为李商隐投靠敌党,对他深恶痛绝,从此断绝往来。
李商隐在《寄令狐郎中》中无奈写道:
嵩云秦树久离居,双鲤迢迢一纸书。 休问梁园旧宾客,茂陵秋雨病相如。牛李党争的阴影下,李商隐仕途坎坷,不得不四处漂泊。他与王氏聚少离多,却始终相互牵挂。在《夜雨寄北》中,他写道: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 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这首诗表面是思归,实则饱含对妻子的无尽思念。然而,李商隐万万没想到,当他终于回到长安时,王氏已病逝家中,未能见上最后一面。
王氏去世后,李商隐悲痛欲绝,写下《房中曲》:
蔷薇泣幽素,翠带花钱小。 娇郎痴若云,抱日西帘晓。枕是龙宫石,割得秋波色。玉簟失柔肤,但见蒙罗碧。忆得前年春,未语含悲辛。归来已不见,锦瑟长于人。他还在《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》中写道:
剑外从军远,无家与寄衣。 散关三尺雪,回梦旧鸳机。这些诗句,道尽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与悔恨。此后,李商隐终身未娶,将全部情感倾注于诗作中。他的《锦瑟》被后世视为悼亡诗的巅峰: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 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这首诗究竟是为谁而作,至今仍有争议,但不可否认的是,它饱含了李商隐对爱情的深情与对命运的无奈。
李商隐的爱情悲剧,是晚唐社会的缩影。牛李党争的残酷、宦官专权的黑暗、科举制度的腐朽,让无数文人陷入困境。李商隐在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中描绘了当时的社会乱象:
农具弃道旁,饥牛死空墩。 依依过村落,十室无一存。存者皆面啼,无衣可迎宾。始若畏人问,及门还具陈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个人的爱情与命运显得如此渺小。李商隐的诗作,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是对时代的控诉。
李商隐的爱情诗,以其深情绵邈、含蓄朦胧的特点,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。宋代的 “西昆体” 诗人以他为宗,清代的黄景仁、龚自珍也深受其影响。他的诗句 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成为了爱情的千古绝唱。
如今配资优选,当我们重读李商隐的诗作,仍能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命运的抗争。他的一生,是悲剧的一生,却也是诗意的一生。他用血泪写成的诗篇,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粹的情感,也让我们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发布于:山东省人人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